2008/09/15

《沒能準時離站的列車》/Bohumil Hrabal

        沒能準時離站的列車是正常,準時離站便是不正常,這又是什麼樣的時代背景下的荒唐情形?當我閱讀赫拉巴爾最新中譯作品─《沒能準時離站的列車》之時,心中所產生的第一個疑問。總是擔心著對於捷克的一切,包括時代性、歷史背景、民族文化不夠了解的自己,是否能夠掌握書中所表達出的意境,甚至是理解那時代人們內心可能有的苦悶與生活態度,只是這份疑慮總在心靈靜靜沉醉在赫拉巴爾的世界之後煙消雲散。別忘記赫拉巴爾是個說故事的高手,當你置身於他的小說世界當中,讓人彷彿感受到自己目光投向的並非只是默不作聲的文字,卻是一幕幕活生生的畫面,而掌鏡人正是赫拉巴爾。


        1939年3月納粹德國占領捷克,而在1945年5月9日,在蘇聯的幫助下獲得解放,當時的人們可說是活在戰爭陰影之下的非常時期。戰爭也許使人想到生離死別、痛苦與種種動蕩不安,然而在這種充滿苦悶氛圍的環境背景之下,雖然在書中不乏其展現對其祖國的忠烈情懷,也悲憫戰爭受害的人們,但是其主要所被關注的仍不是人們如何地痛苦,而是那些可愛又可笑的怪異情景,以及人們對生活與工作的熱情。像是風流的男調度員與女發報員一時無聊在工作場所裡玩起的「當舖」遊戲,女發報員被掀起裙子讓臀部蓋滿戳印,事後仍對自己的魅力得意不已。對照另一方努力偵查疑似妨害自由的案件的監察官,先是滔滔不絕說著國家理念,但卻又對於當事人荒謬的反應不知所措,而此時窗外經過一輛輛載滿傷兵的列車,他們眼神充滿著對於戰爭無法言喻的矛盾情緒,更形成了三方有趣的對比。

        又故事之中許多表面上看來是災難、不幸甚至是命運偶然的事件,在赫拉巴爾的筆下,都能夠轉換成有趣幽默的人生片段、剎那無法言喻的悲傷。然而這股悲傷又不是令人無言以對的感嘆,而藏有生命微微發出的強韌光芒,荒謬人性展露出的積極力量。像是故事一開始所提及人們瘋狂拾取墜落的戰機殘骸,或者是被怪風吹倒而摔跤的人們,仍然可以對著招牌上的文義轉換意思來自嘲。甚至是結局之中,面對看似悲慘的局面的主角對著將要死去的德國人一句幽默的話語。他們也許都曾意識到時代的不幸及無可奈何的命運安排,但是卻不自怨自艾,那些反常的行為對旁人而言或許看似是一種苦中作樂,但實際上又展現出一種面對生活積極向上力量。


        我們可以發現赫拉巴爾總是能夠在荒謬時刻架構出他特有的敘事風格,在篇幅較《過於喧囂的孤獨》更短些的《沒能準時離站的列車》所出現的角色出場的機會並不多,但是這些苦悶的人們──包括總是對著天窗喊叫發洩的站長、在職場混了多年卻不改風流的男調度員、對自己與男性的荒唐行為毫不害羞的女發報員,以及到了更年期對性事保守的站長夫人,很難讓我們不印象深刻,無論是對其怪異行徑感到不解,或是使我們發笑,當我們細細閱讀這本小說時,一度幾乎讓人感受不到主角米洛什的存在,反而進而發現更深層的精神之美,這正是赫拉巴爾式的魅力所在。

         透過主角與各個人物的互動及觀察,我們也許無法真正了解這些人物,卻能夠體會作者所欲表達出的人性深處之美。此時我不禁自問,當生活在一個物質充裕、主流價值觀當道的現今,我們又有多少人緩一緩自己的腳步,保有對生命與周遭環境的熱情?這種出自對於生活的熱情,貼近生命的心靈深處的體會,即使是終其一生繞著身旁的那些人打轉的我們,若不曾試著用心體會,又怎能夠感受的到?

         赫拉巴爾特別喜愛觀察人們眼神透露出的情緒及目光投向之處,經過其豐富的想像力,描繪出人心之間那份無形的互動關係。但是我們不要誤會了,他的幽默並不為了諷刺什麼而生,而是出自一種對周圍環境的熱情,對生活的體會。因此當我們在閱讀他的作品之時,似乎可以稍稍放下自己對俗世的既有觀點,當個專心的觀眾,緊緊跟隨他的鏡頭,也才能夠體會其個中滋味,領悟出那表面看似毫無意義、荒謬的平凡之美。

後記: 感謝大塊文化仰望赫拉巴爾——部落格與《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電影試映會的活動,讓我得以搶先免費閱讀這本小說,也真不負我對你們出版社的書那麼支持>"<(從國中支持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