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的是一票又一票的部落格衝浪者,
衝完一個浪頭,再衝下一個浪頭。衝完妳這個浪頭,他們也不會回頭看妳這個浪頭飄去哪。
我從來不曾想像過自己會是浪頭。
一個個部落客在網路上竄起,談生活、評藝文、吵政治甚至論兩性,流量數字與關鍵字排名,代表的是人氣與曝光率,也是一塊塊的廣告商大餅。而眼界狹小如我,卻為那些文字上的種種誤解與攻擊的芝麻小事亂了手腳。我覺得自己的「格局」實在太小,成不了更稱不上那所謂的「部落客」。我選擇了最簡單也最懶惰的方法──關上心門,隔絕了外界的聲音,回頭面對的是我自己,我細數那些焦慮與困惑,重新思考自己所想要的東西。後來我晃到sopiho的Blog,這篇亨利.米勒-我一生中的書給了我再一次的思考機會。
對於人生,你得以寬容而不是以批判的角度去對待它。
當你認清這世上除了你自己有機會以外,不可能會有人真正了解你時(如果有個人說他完全懂你,他一定在說謊),你將不再害怕孤單。
當你捫心自問自身是不是完全坦承時,你將不會再為那些矯飾與偽裝感到惱怒,因為你絕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坦承。
而當你真正了解自己時,你便能坦然接受任何人對你下的斷語與批評。
你不該是任何人的信徒,你應該做自己的信徒。
──亨利.米勒-我一生中的書,By sopiho
我應當是能夠坦然接受任何人對我下的斷語與批評的,不論負面或是正面,前提確實是我夠了解當下的自己。但人並不是那麼容易掌握自我當下的全貌的,也不可能不受環境變動的影響而改變。因此即使是正面評語,都可能使我產生懷疑,只因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有這麼好?負面評語未必對我造成傷害,在它處於毫無說服力的情況之下。無論如何,試著接受與傾聽是我必須選擇的,否則我將沒有機會重新去認識我自己。那些心裡頭對自我產生困惑的聲音,縱使伴隨著痛苦與壓力,卻都是一種自我改變的契機。
想起自拍這件事情,自拍是一種姿態,它是需要“被人看見”才有意義的活動。自己看自己是沒有意義的──至少我覺得有點無趣。但是作為一個可能被看見的個體,檢視自我可能呈現的姿態,就不同了。每個人都有渴望被看見的慾望,他者之映照亦是一種認識自己的途徑,但無論如何作為姿態與個我本身仍然是不同的。書寫──文字本身也可能是一種姿態的呈現,尤其是公開書寫,你不可能不考慮“有人在看著”這件事情。我說的正是Blog,但那並不代表,書寫的目的即是追求姿態的呈現。
我認為書寫之於我是非常單純的,雖然我並不否認在書寫的過程,仍不得不意識到其作為一種姿態的呈現,某種程度而言,也影響著我書寫的心情。但是,我除了憑藉自我本身而書寫,還能憑藉著什麼呢?繞了好大一圈,我曾經以為自己已走到了終點,但我感覺自己其實走回了原點,了解到所應關注的並不是“姿態”本身,而是“作為各種姿態的個我”才是。
※延伸閱讀: 部落格這東西到底私人不私人─成英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