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04

我沒什麼好推薦

      好像真的很久沒有寫閱讀心得了,因為也真的好一陣子沒有在閱讀了。曾經有網友看了我為出版社試讀活動而寫的心得,就真的買了那本小說,但是事後他有點失望。當他告訴我這件事情時,我有些錯愕,那當下的想法便是:「我不記得我在文章裡頭有透露我很喜歡這本書呀...」但顧及對方的心情沒說得太坦白,不過這件事情讓我了解到,原來自己的文章也會對別人產生某種影響。


      「最近有沒有可以推薦的書?」──這是個會令我不知所措的問題,非常害怕聽到。身邊的朋友覺得我是那種隨便就可以開出一張書單來的人,但我真的不是。以現實上的理由來談,首先,我不是那種大量閱讀的人;其次,我實際閱讀的書必定是我所感興趣的議題;最後,我所感興趣的議題範圍非常狹隘。基於上述理由,我那裡有什麼資格向別人推薦?你可以說我想得太認真,這還真的沒什麼好辯解的,本人真的很認真看待這件事情。

      以我個人情感上的理由來談,那就是我從不覺得「推薦」有什麼了不起的,我並不是對因為受到推薦而去閱讀的人感到不屑,當然很多時候我們是需要靠外界獲得一點關於閱讀的資訊,只是就閱讀這樣私密且自我的活動而言,輕易地加入「別人的判斷」,這在我看來對於「閱讀」本身是非常不妥的。

      我的想法是,可以透過「別人的判斷」來試著理解他人,可是千萬不要用來理解一本書。

      關於閱讀,最重要的部份就是跟文字打交道,就像跟人相處一樣,從認識到進一步產生理解,尋找交集。如果你在還沒真正接觸一個人的時候,就事先有了預設立場、刻板印象,那麼當你有機會跟這個人相處的時候,這些預設立場、刻板印象,就會是你用來認識對方的首要標準。不過假使有緣份,你多得是時間去跟對方相處,隨著標準慢慢改變,這樣的過程,搞不好還會帶給你不少新鮮感。

      可是關於閱讀,初次的翻閱之於讀者是非常關鍵且重要的。別人的判斷,或許會引起我們閱讀的興趣,但是對於能夠透過閱讀獲得思考及收獲,卻一點幫助也沒有。思考本身源於發現問題,發現問題源於自身的理解以及對事體悟的敏感度。別人眼裡的瑰寶,未必要是你的珍物。唯有透過自身體悟,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

       有部分人看重推薦的理由是,深怕自己讀到爛書而因此浪費時間。關於這點我想問題出在於閱讀的態度,有些人認為書本就是可以來點什麼啟發,如果讀到一本沒什麼啟發的書,想必會令人有些惱怒,可是會有所啟發的是人,不是書呀!只是很少人因此反過來檢視自己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這當然不是說自己必定有什麼問題,而是我們的理解與需求,大大地影響了一本書之於我們的意義。

      其實我不反對「推薦」──無論是給予或著接受。實際上,我是個很難受推薦影響的讀者,主要是性格因素,加上太專注於自己內心渴望探求的議題,除此之外的完全沒興趣。如果有空去書店,我會看看封面上節錄的文字,當然也看推薦文,尋找令我心動的關鍵字或是某些觀點,在那個當下我只是比較忠於自己所渴望了解的議題,又想要接觸什麼樣的故事類型,推薦文到底影響了我什麼?不過是剛好引起我的共鳴而已。

      我不想要看很多的書,我只想看我想看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