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23

療傷

      最近某藝人出版自己的自傳小說,她說這書是自己寫來療傷的,也期許透過自己的分享帶給相同遭遇的人們力量,不過事情當然沒有那麼簡單,媒體的焦點自然是書中所涉及另外兩位公眾人物的爭議事蹟,因而讓彼此間的恩怨浮上了檯面。或許,在鎂光燈的追逐與催化之下,許多事都可能已經變了質,人為了保護自己,也不得不作出相對應的反彈。

2009/02/19

90%的聰明人

      我弟跑來問我一個問題,他說是90%的聰明人都會答錯的問題,問題如下:
「在賽跑比賽當中,你跑贏了第二名的傢伙,請問你是第幾名?」

近日有感

      還未擁有清楚的表達能力的孩子,無論是餓了還是溼褲子等等的一切不愉悅,只會使用一種方式來表達──哭。當他學會了流眼淚以外的表達方式,他可能會舉起小手東指西指,或者站在一個對的人面前扯扯自己的褲子。最後,孩子慢慢認識到除了食物以外有趣的事物,並且懂得在玩具與母親的臉色面前作相當程度的取捨。面對眼前已知可能的各種選項,當我們終於放棄了問為什麼不可以,不是因為我們不再問,而是因為我們要問可以到什麼程度,不可以又能夠到什麼程度?

2009/02/18

只是可不可以的問題?

       我有一天最多只寫一篇的原則,所以上一篇文章寫得有點衝動。下午我看到Sean《禁藥應該解禁,如同賭博與色情》及他文中所提及的《關於禁藥的回覆》,我覺得後者的論點給了我一些想法,因此迅速地寫下它,嚴格來講上一篇不算在回應他的論點,而是就我所看到的問題點──針對服用禁藥涉及比賽的公平性,提出我的見解。不過自己也感覺,這樣好像挺沒誠意的就是了。

2009/02/17

本來就無所謂實質平等

     有一群民眾聚在一塊討論討論政治,「什麼阿扁貪污,國民黨時期貪更多!」其中一位民眾說。另一個人反駁道:「照你這樣講,現在馬英九當總統,是不是也要貪一下才公平?」頓時,全場啞口無言。因為某當權者曾經有貪污,所以新的當權者比照辦理,是不是平等?正因為當權者有機會接近權貴與資源,才有管道貪污,而一般的小市民沒有選上總統,沒有管道、沒有資源A錢,是不是不平等?「平等」設法處理的問題從來就不是實質平等,而是每一項制度目的與價值觀的衡量之下的合理差別待遇。

Life is so good when I'm with you.

      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我開始無視那非得要如何如何的,但實際上跟本也不必如何如何的“日子”,不再像身邊的人,談論著那所謂每個人應當關心的話題。只因我不喜歡在這一整年當中,把對某個議題、某個人所能有的熱情與關注力,全部投注在某一天的感覺,特別是,那些熱情與關注力都是不論何時都能夠付出的。

2009/02/16

生命因未知而無限

      朝聞道,夕死可矣,字面上解讀來可以是若一個人悟道了,那麼即使死也不足惜了,用以形容追求真理是人生在世的重任。真理當然是值得用一輩子去追尋的,可是會不會,即使耗盡了這一輩子,都還未必追尋到那所謂的真理。真理又是什麼東西?是知識?還是幸福呢?

2009/02/12

太陽/陳綺貞

陳綺貞這次的新專輯並沒有給我太多的驚喜,我聽歌的習慣就是聽整張,而且一定是照專輯的順序,而每次聽到《煙火》這首我都會突然醒過來,一開場的清唱就是有些不習慣,後來聽了好幾次才終於發現,雖然並不是抄襲,但這首《煙火》真的有那麼一點椎名林檎1999年的單曲《在這裡接吻》的味道。

《煙火》原來是陳綺貞一開始寫給楊乃文名為《證據》的曲子,收錄在楊乃文2001年《應該》這張專輯裡, 《證據》詞是林暐哲寫的。我在網路上聽了《證據》,兩首的歌詞、編曲不同聽來也有不一樣的感覺,勉強來講《煙火》給我感覺是好一些。

我個人不是很喜歡《煙火》這首歌,一方面我想我是受到椎名林檎那首單曲影響,同樣都是反覆的念著滿滿的愛戀情緒,《在這裡接吻》卻不若《煙火》容易讓人生膩。另方面《煙火》的歌詞就陳綺貞本身的眾多作品而言,並不突出,也過於平淡。相似的也感覺出現在《狂戀》這首歌,畢竟都是早期的作品,如果作為一個fans,那麼對於舊作翻新的接受度應該會是比較高的。因此很可惜的是,我不是fans,這些舊歌對我而言也都是第一次接觸的新歌。

主打歌《太陽》,副歌記憶點很強,但是歌詞只能算是達到水準,仍有某些地方聽來像是刻意的堆砌。真正讀了歌詞之後竟有種莫名的平靜,相較歌詞內澎湃情緒,會有那樣的平靜自己也感到意外的,那近似一種對於熱情的冷卻,但實際上只是一種坦然以及更多層面的理解。關於那些愛裡的付出與承擔,熱情,永遠比想像中還要艱難。

《魚》同樣也是副歌記憶點強的耐聽歌曲,歌詞的鋪陳也在原來的水準,雖然我對其中某一句很不滿,但也只有那一句。比起作為主打歌的《太陽》,《魚》的歌詞對我來說比較能夠感受到屬於歌手心境上的轉變,就是那關於「重生」的主題吧!但以詞、曲及編曲整體評價而言,最喜歡的是《失敗者的飛翔》,雖然是首舊歌,但那呢喃似的描繪著思緒的輪廓,一碰觸到極限,便跳脫成了擬人化的意象,聆聽的過程實在很享受。

一直覺得陳綺貞的歌裡頭的感動,不是那種必須很用力聽才能感受,也沒辦法聽一次就熱淚盈眶,大概是一個人靜靜地沉澱自己的時候,無聲無息之中浮現的。像是夜裡聽到遠方一陣聲響劃破寧靜,回過神,才意識到這夜已經靜默了好久好久。如果不再感動了,大概就是有什麼也在無聲無息之中產生了變化,只是那比起感動,是更清楚且直接的感覺。

2009/02/10

我媽

      可能我爸的基因比較強勢,所以我跟我弟的性格幾乎都深受我爸那──敏感龜毛又極容易焦慮的個性影響。而我媽,神經大條、說話跳痛,再加上常常抓不到別人談話裡頭的重點,在我們三個人之中便顯得特別突兀。在我們家飯桌上對著電視你來我往討論的通常是我爸跟我,我媽通常都會慵懶地躺在旁邊,一會瞇著眼,偶爾從嘴裡吐出幾句抱怨,嫌我們兩個聲音吵到都聽不到主播在講什麼。因為她每次說話,都只有被我們吐嘈的份。

2009/02/08

也許我們不在乎

       你每天接觸多少新聞?實際上,我們不是每一個人都盯著新聞台,檢視當日每一則新聞,我們偶爾在捷運上拿到免費報,偶爾在午休時間坐在小吃店抬頭瞥見那幾秒鐘的內容,一天之中,我們一定有某些時間接觸新聞,接觸一則新聞,很可能是幾十秒鐘的事情。那麼,你相信你每天所接觸的新聞嗎?可能的回答也許是不盡然。換個問法,你每天花多少時間對每一則新聞作最基本的理解?甚至,又花了多少時間確認每一則新聞的真偽?在接觸新聞這幾十秒當中,對一則新聞作出我們的判斷,不過是幾秒鐘的事情。

2009/02/06

衛廣法修正草案第45條之我見

      本月4日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第284次委員會議通過衛星廣播電視法修正草案,草案當中首先受到高度關注的即是第20條第3項第4款所明定──製播新聞及評論,應符合事實查證及公平原則,而在各家媒體報導之下引起爭議,部分媒體於報導中直指上述規定「違反者可處三十萬至兩百萬罰款,嚴重者甚至可要求停播」,甚至予以冠上「名嘴條款」。此一草案當然有值得討論的空間,但在這之前,似乎應該回歸草案原文作正確的理解。

2009/02/04

我沒什麼好推薦

      好像真的很久沒有寫閱讀心得了,因為也真的好一陣子沒有在閱讀了。曾經有網友看了我為出版社試讀活動而寫的心得,就真的買了那本小說,但是事後他有點失望。當他告訴我這件事情時,我有些錯愕,那當下的想法便是:「我不記得我在文章裡頭有透露我很喜歡這本書呀...」但顧及對方的心情沒說得太坦白,不過這件事情讓我了解到,原來自己的文章也會對別人產生某種影響。

2009/02/03

青蛙‧少女‧哲學家/Firebelly


     農曆初五我人在台灣中部的某個小鎮上,稍後兩個多小時的回家路程,讓我決定在搭車前花點時間晃晃書店。車站前方正是整個鎮上的鬧區,沿著兒時記憶走向對街,很快地便找到一家書店。四處陳列著暢銷書,我往裡頭繞了好幾圈,終於在某個書架前,將《青蛙‧少女‧哲學家》捧在手中。


      「這書名也太不吸引人了吧?」一隻青蛙能做什麼?難道這是青蛙與少女的歷險故事嗎?就像多數人一樣,我們打量著包裝與書名,決定我們閱讀一本書的興趣。我可以在不過10秒鐘的時間,對著書名傻笑,再快速地將書本放回架上,或者在櫃檯花250元(可能還有打折),用來打發無聊的乘車時間。最後,我撇見封面印著一排文字,決定買下它。

2009/02/01

沒問題先生/Yes man


      一個凡事不經思考便說No的人,變成一個凡事不經思考便說Yes的人。這樣的轉變,差別只在於從封閉一切走向接受一切,雖然同樣都是不經思考,比起將一切均排斥在外的拒絕,接受反而讓人得到更多。關於人生,問題可能不若二選一單純,每一項選擇都左右著後續的故事發展,即使眼前有再多的選項,我們最終只能選擇一項,沒有重來的可能。可是《Yes man》裡頭傳達的不是前述的寓意,而是關於我們自己本身的信念,將會如何影響眼前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