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15

《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為什麼一個有美滿的家庭,生活與工作都為人稱羨的男人,會對於自己的處境感到不滿呢?不斷地覺得有那個部份欠缺了什麼,甚至懷疑起自己,這是我的人生嗎?從小說一開始述說著小時候的各種際遇的主角,可以說是一幕幕回顧著人生的片段。這些過去,卻始終深深地糾結著他的內心,包括曾讓他有心靈相契的感受的島本,被他深深傷害過的泉,但是就如島本所說的,時間/世界一旦往前推移無論是過去,有形的東西會消失,包括絲毫的差錯,都會以錯誤的樣子凝固下來。但是我們人往往無法在當下發覺這樣的事情,而總是在事後的回顧當中體認那些錯誤,悔恨著我們早已失去的一切。


      在主角始與同為獨生子的島本談論著的兄弟姐妹的話題時,當始的母親問起如果有兄弟姐妹會怎樣呢?始卻回答,『現在的我,是在一個沒有兄弟姐妹的情況下長大的我,如果沒有兄弟姐妹成長的話,我就應該會長成和現在不一樣的我。』因此他認為去思考這樣的問題,對現在的自己是非常不自然的。這段話看起來會令人覺得弔詭嗎?且讓我解釋一下吧!這其實牽涉到包括形成“自我”的概念及在時間推移中存在可能性的問題。對於人而言,若對事物的理解是依附著自身的認知,又該如何去理解在自我認知以外的事物?後者令我想到電影《關鍵下一秒》中劇情的矛盾帶給我的疑惑,即我們立足於當下得以想像未來有多種可能,但是實際發生的那個事實才具有存在性,因此無論未來有多少種可能性,最後仍因無法實際發生而對於未來而言毫無意義(但是對於現在/未來來臨前的人們也許有意義喔!容後詳談)。當我讀完整部小說之後,真的覺得這裡主角與島本的對話實際上悄悄地為整部小說埋下了伏筆。

      因此值得思考的是,關於“自己”,究竟是怎麼樣子的一個人呢?小時候沒有兄弟姐妹這件事是在同儕之間總是非常“特殊”的我,來到了中學時期與多數青年擁有“煩惱”的“普通”的我,一直到三十多歲左右時代已改變成多數小孩子都是獨子的社會,彷彿世界又再一次地接近了他。只是這些解釋,都在事過境遷後才得以形成,人是否能夠掌握現在/當下的“自我”?讓我們回想主角曾在不可避免的情況下傷害了人,也傷害了自己,不可避免這個字眼若是從加害人嘴裡說出來,很可能給人的感受會是虛偽、一個合理化的藉口,只是若一個人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帶來令自己後悔的結果,他還會決定去做嗎?遺憾的是,無論如何我們在當下卻不斷地需要選擇,即便我們看不見未來,無心造成傷害,只要這個人/被傷害的客體還活著,便足以造成傷害。

      「有人告訴蘇格拉底,某個男人並沒有因為旅遊而有所長進。『想也是』他說。『他把自己帶去了』」當人們談到“逃避自己”的時,其實已經漏了一個重點,因為只談到逃避這個或那個的問題。自我在這裡成了那已經存在、難以名狀的困難的所在地。(註1) 然而在每一個階段的主角,不斷地強調希望能夠再一次獲得新的自我,甚至希望透過變成新的一個人,來訂正過去的過失。無論是希望透過離開家鄉,接觸新的環境,甚至是認識新的女朋友,與不同的女人性交,但是我們可以發現離開了過去的這個自我─現在/當下的自我,卻也是因過去的一切而成就的自我,在與許多女子交往時心裡卻總有著『不對,並不是這個樣子!』的想法,而無法好好地維持彼此的關係,在我看來這實在是無法說服任何人的理由,為什麼呢?因為這些他認為那些女子應該“為他預備的什麼”是基於什麼原因,他也無法說服自己去改變這個先入為主的想法。(註2)

      所以,如果我們試問,若主角在多年後突然體認到“這並不是他所想要的人生”,那麼什麼才是他想要的人生呢?這些年來他生活中的一切都毫無意義了嗎?居然完全都不是他所想要的,真是任性呀!也許很多人會有這樣子的想法也說不定呢?重點在於,那塊使他覺得無法填補的是什麼?也許是那他始終無法忘懷的島本,即使明知道現在的自己或是島本,都有了很多改變,甚至他跟本不曾完完全全地了解島本,縱使再見面,彼此的未來也充滿了未知性,為什麼他還是無法將她忘懷?也許我們可以認為,島本在主角的生命中實在太過於獨特了,使他在日後的人生中,不斷地在相類似的人們身上補捉島本的影子,就連因聯誼認識的跟島本一樣腳不太好的女生,也在約會時想著島本。

      但是請容我提出一個問題,舊愛為什麼最美呢?過去的一切之所以如此的無懈可擊,正因為再也沒有人能夠改變它了,它的美或者留下來的遺憾,都在 過去的那一刻,在韶光流逝之際完全地、圓滿地成就了。但是未來呢?即使我們明知道未來是未知的,也是現在/當下的我們無法左右預測的,正因為這種充滿神秘且無限可能的未知性,我們將無法停止對其投予希望,甚至基於欲擺脫過去那不完美的自己,相信透過某種未知性,我們依然得以獲得重生,成為全新的自己。於是,始認為自己內心為島本留了一個位置,而這個就是他的人生中需要被填補的部份,因此與島本再次見面的時候,他更無法控制自己想要親切甚至愛戀著島本的欲望。
然而在這種期待美好的未來,一方面又屢屢對過去的事情懷悔恨的眷戀的情況下,卻忽略了現在/當下的自己對於事情的認識只是一時性的理解,而非得以全面性的思索,因此在僅能依附有限認知的判斷力的自己,很可能又再每一次的當下重蹈覆轍。甚至只能在回顧自己的生命時,才突然發現自己的生命竟是如此地乏味。(註3)

      前陣子我主動跟一些小學同學聯絡上,事實上多年來我一直希望開一個國小同學會,當我與其中一位聯絡上的男同學分享這個想法,『你不覺得開同學會是件很好玩的事情嗎?』他卻說:『我覺得還好耶,因為去玩一下之後就不會再連絡啦!』他的反應讓我感到失望,卻也使我開始思索自己期盼同學會的原因,究竟見見這些過去的人們,對於我有著什麼樣的意義呢?如今的他們變成什麼模樣對於“現在”的我已經毫無意義了,若真要說有什麼造成什麼影響的話,那麼應該是那在我腦海中留下的過去。而我是否只是想要試著嘗試修正,我所認為‧他們腦中所留下的‧那個過去的我呢?

      該談談主角最後的選擇了,當始真的下定決心要拋妻棄子跟島本在一起時,我腦海裡閃過了一個畫面,那是始傷害了泉的畫面。很多時候在我們當下認為“非如此不可”的事情,我們也許在事後的評價中,認為當時的處境能夠預見可能造成的後果,但是我們當下依然認為非如此做不可!記得我在第三段提過的嗎?若一個人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帶來令自己後悔,為了避免誤會,我想再加上一點解釋──那帶來的結果,是這個人若能重新選擇將會避開這個選擇的結果,也就是他不願意發生的,那麼他還是會決定去做嗎?可悲的是,生命沒有第二次選擇,也沒有第二次機會讓我們比較這個選擇的對與錯(優與劣) 也因此在始回想自己傷害了泉的行為時,雖然感到厭惡,但卻認為若重新把自己放在事件的當下,仍然會發生同樣的一件事情,甚至他認為自己就是一個以惡形成的人。但是時間已經往前推移了,再也無從比較“再一次”的選擇將能夠獲得什麼樣的結果,對於“現在”的主角而言也毫無意義了!

      當我在閱讀的過程當中,面對小說中始懷念著島本的情節,心裡便自顧自地的想著,你怎麼知道現在的島本還會不會是你所喜歡的島本呢?到了最後他決定拋棄一切與島本在一起的時候,他或許無法體認到,他正在追求的這個美好的未來,是他心裡想像的那個未來,怎麼說呢?未來之於當下,可還沒發生吶!不是自個兒憑空想像的,又會是什麼?但是我們無法得知他的選擇是對是錯了,因為作者讓島本莫名其妙地消失了,也沒交待這個女人的未來,但我認為故事發展到此,這本小說能表達的意義,已經夠了,甚至這樣子的安排巧妙地幫整個故事散發出的孤獨感收了尾,將那份“哀愁”永遠地凝固在那一刻。

      最後一定要花點篇幅來談談《北非諜影》,男主角最後選擇幫助女主角的丈夫離開卡薩布蘭卡,躲避納粹的追捕,雖然彼此都仍然深愛著,他卻不忍拆散他們的家庭,而選擇讓女主角跟丈夫離開。這部份當年我在看的時候非常感動,我也非常喜歡這樣的結局。兩人過去那段愛戀也是因為正處亂世之中,隻身在異鄉的女主角面臨自己的丈夫生死未卜,孤單且毫無依靠的處境,女主角未向男主角透露自己已婚的事實,但對其的愛卻仍是真心真意。以一般傳統觀念來看,也許可稱之為“外遇”,甚至於後來見面仍然深愛著對方,若再選擇一起遠走高飛,也可稱之為“私奔”,然而最後男主角不計前嫌,而基於愛國情節幫助女主角這位身為格命志士的丈夫,更捨棄了真愛,保全了一個家庭。我當時的想法也是今日看《國境之西、太陽之西》的想法,因為我們怎麼知道這個曾經深愛過的人,未來仍然會被我們深愛呢?但是我們卻依附著我們對過去的迷戀進而對於未知的未來寄予期望,是不是很可能是出自於無知而冒險呢?還是讓那當年的吻、那美麗的回憶,永遠駐留在那一刻吧!
You must remember this  
A kiss is still a kiss
A sigh is just a sigh
The fundamental things apply
As time goes by
      隨著時間、環境,我們不斷地在改變,但是卻有許多深深影響著我們的過去,悄悄地在我們體內發生作用,而經驗就是這樣子的東西。可是我們不見得能夠馬上發覺這件事情。甚至以自我為中心地認為是世界、別人在改變,而自己非常了解自己,能夠掌握自己即將要面臨的一切,但是就如同只有當我們只能在得以區別相對的概念的時候,才可能將“自我”這個主體獨立出來。過去及現在和未來,不也是如此嗎?(July 16, 2007)
-------------------------------------------------------
(註1)《愛上浪漫》艾倫‧狄波頓/p.208
(註2)《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精裝版p.42/line 10
(註3)叔本華【生存空虛說】
(註4) 請參閱《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精裝版,p231倒數第二行 ~p.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