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15

評《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下)

      在上一篇文章一開始提到小說一開始節錄的The end of the world歌詞,其實與小說之間是有相當的關聯性,絕不僅僅只是因為歌名稱做世界末日那樣單純。這些歌詞其實就蘊含著整部小說中的核心概念。歌中的主角是一個他所愛的人離開了他,他內心感到痛苦的自白,以下這段是時報出版書中所節錄的中文:「為什麼太陽還繼續照耀/為什麼鳥兒還繼續歌唱/他們不知道嗎/世界已經結束」且讓我們把歌唱下去,重點便出現了:“I wake up in the morning / And I wonder why everything's the same as it was I can't understand, no I can't understand / How life goes on the way it does”世界真的結束了嗎?實際上我們都明白,對歌中的主角來說,此時此刻他的心情,只是彷彿感受到世界末日一般罷了!但是他卻要去懷疑他周圍的一切,問為什麼它們不知道呢?為什麼一切如往常一樣都沒改變呢?為什麼他身處在一個正常運作的世界中,他的“心”卻感受到了世界末日呢?

      太陽、鳥兒、海浪、星星它們能夠理解一個失去所愛的人的心情嗎?又這些東西會因為他而有什麼影響且改變嗎?毫無疑問,答案是否定的。那麼這些純粹存在的物質,它不是隨人如何地決定及認識就能改變的東西,正如博士談到進化這回事的時候說道,那是誰也沒辦法決定的事,就跟洪水、雪崩、地震一樣,不遇到就不知道,遇到了又無法抵抗。我們或許能夠用科學的方法,去證明這些自然變化的原理、描繪出它的軌跡,但是我們只是用言語去敘述它們罷了!並不是真正地完全地確定它的本質。

      但是對於歌中主角而言,他的心真正感受到的,那種身臨世界末日的感受,同樣也是無法否認及改變的事實。可是人的心不如科學角度證明上那樣純粹(限定某個條件,或是只有某些變因之下的結果),心也許能透過時間去釋懷,透過其他的事務讓心情轉換之下,而不再感到悲傷。另一方面又可能因為不同的人,他的心獲得釋懷的能力不若一般人容易,很可能他用盡了許多方法都無法走出悲傷,反而更加憂鬱、自我深陷無法自拔。因此有句老話說,心轉個彎,世界就美好。

      其實,“心”就是這樣的東西。它不是一個可以用各式各樣的理論去定義的東西,也無法用文字說明得以限定的東西。博士與「我」在談論人類深層心理作用時,說道,人類的行為這東西到底是由神預先決定的,或者一一都是自發性的問題...雖然佛洛伊德和容格發表了各種推論,但那只不過發明了可以談論有關這方面的事情而已。

      關於前篇心得所提及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的差異在於「意識的存在與否」,我必須詳加解釋一下,這個意識是指人的“心”沒有錯,但是必須明白地講,這份差異點是針對環境而言,兩個世界的環境(所有不包括主角的人、事、物)意識的存在與否,而不是主角意識的存在與否。因為主角我,無論是身處於"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他都還是有心的,只是在世界末日當中發現這裡的人沒有心,這裡的事物沒有被認識、被定義的必要,既然沒了任何定義(人對它的認識意義),也就沒有相對的概念可言(所指為何詳請參照上一篇),因此我大膽的推測,作者很可能試圖將世界末日擬制成一個純粹的世界,但是心在這裡是不需要被改變的,因為純粹的存在它不是須經過被認識才能夠存在的,簡單舉一個例子來講,星星與月亮在宇宙之中的存在,是在第一個抬頭看見它的人類,未抬頭之前就已經存在了,並不是要等到人類真正看見它,才無中生有的變出來的。只不過對人類而言,要看見它才“知道”它存在罷了!

世界上沒有比無意識性更正確的東西...所以這個稱為『世界末日』的你的意識之核,是一直到你停止呼吸為止都不變地正確地以你的意識之核產生機能─p.144

      因此,為什麼我會認為主角最後的選擇,比喻及象徵性的意義很強,關鍵就在於《手風琴》那一章節主角的自白,縱使身處於一個純粹的世界當中,他最終還是能感受到那些「不需要被認識、被定義的純粹事物」,他找到了女孩的心,當然依據小說內容我們無法得知方法為何,但是我們卻能了解到,小說已明白地揭示主角觸碰到了心的本質,而不是透過語言、文字、或者意識能力去定義,單純地認識它而已。同時也意味著他已全然地認識到心的完全的面貌。於是我傾向認為,這個世界完不完美、永恆與否?又是否背離現實?應不是主角選擇留下代表的意義重點所在。但還是可以解釋成作者可能較嚮往抓到心的本身,便理想化地使主角達成此一目標,而可能造成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兩個世界之間產生優劣之評價。

      關於人的認識能力及意識,我們可以簡單地將它理解成,一般多數的價值觀、慣性思考,所以說"冷酷異境"整體環境擁有的意識就是這麼一回事,也就是人們很自然而然為各種事物、感受貼上自我認識標籤的行為,而其內涵受到先天基因、後天環境、時代價值觀的影響,但事實上仍與事物的本質無關。例如試著問「對妳而言什麼是愛?」,有些女孩會回答(很抱歉我是女的只能拿女的來舉例):「男友會接送我上下班就是愛」、又或者「他總是會對我說『我愛妳』是愛我」、又或者「總是大方送我東西是愛我」之類的回答,很可能年紀稍長的女人會說「不要在外面亂來就是愛我。」,或者「錢記得拿回來應該還是有愛。」那麼這些觀念及敘述情狀是否就是“愛”的本質?我想這個例子一定非常容易理解先前所論述的內容了。

      最後要談一下關於閱讀小說心得的形成過程,事實上這也是我非常喜愛這本小說的原因很多人都會試著去了解小說之中隱藏的意義,無論是人物角色、特定情節上,久而久之我們都會不經意地去發現那些可能的含義,無論作者本身有沒有明白公開地承認,我們都能夠或多或少試著去掌握、去猜測,這過程不外乎能使我們更深入了解這個作品,甚至也能得到身為一個讀者的樂趣。

      但為什麼村上春樹他會說,這只是一本小說而已,沒有什麼要表達的觀念?以我個人既有的理解來說,《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這本小說的核心概念其實就是解答的途徑,小說它本身並沒有要表達什麼,重點是閱讀的人能夠從自身發覺什麼,米蘭昆德拉為什麼說偉大的小說蘊藏的智慧總是比它的創作者多?對於蘊藏智慧的小說本身的故事性根本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它是否能夠探求人的具體生活,閱讀的人能否透過他自身感受到些什麼,那些才是重點所在。

      因此為什麼有些朋友會覺得對某些作品沒有太多的感觸,或是有些人特別關注於文字給予他的主觀感受,原因在於我們每一個人心並不完全相同,事物的本質並非A認識如此、B認識的是如此,就只能二選一。回想一開始世界末日中老人對主角所說的:「有些事是無法用嘴巴說明的,必須由自己親自去學會。所謂的完全就是應有盡有,但是如果沒辦法有效地理解的話,這裡什麼都沒有。」衍生至生存於現代社會的人們,面對各式各樣的多元價值觀,也是相同道理。

      最後,我大膽推測,《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這本小說的主角,若不是作者本人的投射,也可以是我們自己。 (May 3,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