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23

我所沒有的情結

      我看了范蘭欽的幾篇文章,確實看到一個自認十分優越的人,一面以台灣作為攻擊客體,一面不忘強調外省/中國一方相對優越性。但我橫看豎看,實在沒什麼特別的感覺,硬要擠出點想法來便是:「范蘭欽吶,你算那根蔥,優不優越,你說了算?」除此之外,我實在沒有更多屬於個人的感覺了。

      而所謂的省籍情結,在我這一代的孩子,或許是聽得比親身體會來得更多。我可以理解什麼是省籍情結,但是我無法體會那會是什麼樣的感覺。我在我父母身上找不到,我在自己身上也看不到,所以我不知道我到底是要支持或是反對,也就沒有攻擊任何一方的必要。

      我爸小時候住在新竹,跟一群客家人住在一起,我問他小時候有沒有討厭過客家人,他說有,原因是客家人聚在一塊說話永遠只說客語,他聽不懂。我說那你們也可以聚在一塊說台語呀!他一臉苦笑說,可是客家人都聽得懂台語阿!

      我心想當年的老爸討厭的並不是「客家人」,而是討厭那種被客家人所隔絕在外的「疏離感」。

      有次我爸在老家把祖譜翻了出來,一邊對照祖先來台的時間,一邊用咕狗大神研究關於姓氏的文章,終於得到我們祖先極高的機率是來自於中國永定縣的結論,那裡住著一群客家人。於是我爸認為我們的祖先很可能就是客家人,只是後來不斷通婚的關係,在台灣的這幾代都是說閩南語。

      關於省籍,我爸媽沒有特定的主張,只是如果要談去中國化,我爸會說,那得要順便把墓碑全部拆掉,因為這樣才可以去的澈底。

      我的家人講閩南語,有的客家人講客語,也講閩南語。曾有鄰居來我們家作客,他跟我們聊天聊得很開心,這位叔叔閩南語說得很溜,在他離開後,我爸才告訴我,叔叔其實是客家人。這讓我想起在火車上遇到一對年長夫婦,老婆婆用閩南語向我確認火車開往的方向,我也用閩南語回答她,而她聽了轉過頭去告訴他的老伴,我這一聽,她說的是客語,原來她是客家人。

      有的外省人不講閩南語,但是他聽得懂,也聽閩南歌。作生意、認識新朋友,你會用到語言來交流與溝通,要在主流與強勢文化的環境之中生存,學習一個不是你的原生母語,不過就是適應這個社會的能力。但是沒有人會忘記自己的母語,沒有人能夠輕易拋棄烙印在自己身上文化與背景,一如沒有人能否定我們都是秉著既定的認知與立場去理解別人與自己的差異。
只是很多人都忽略了,當我們理解他者的同時,亦是在界定自己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