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05

寧缺勿濫

      一直覺得「寧缺勿濫」是很弔詭的一句成語,有些東西沒用過,是不會知道好不好用,有些事情沒真正經歷過,就算只是聽說,也不見得完全了解是怎麼一回事。很久以前我談論自己的交友態度,喜歡把「寧缺勿濫」掛在嘴邊,但是過了這麼多年,才發現自己其實從來不曾在一開始就搞懂眼前的某段關係,到底是不可或缺還是濫而寧缺。

      交友方面,我很了解自己的需求,始終嚮往且熟悉的交友模式就是深交,深交倒不是掏心掏肺的程度,而是一種沉穩的細水長流,是那種彼此一旦褪去那些激情與喧囂,還能夠保有給予理解與重視的誠意。就數量而言,我的確是屬於寧缺勿濫那一類型的,我一個人樂於獨處,在人前樂於聒噪,我不需要朋友來排遣寂寞,因為朋友並不是使我「不寂寞」的理由,也就不會是使我寂寞的理由。

      就質而言,我則開始懷疑,究竟什麼是濫,什麼又是不濫?我真的知道嗎?

      曾經我有一個自己都沒發覺的怪僻,偶爾會突然失心瘋地想要認識一個我所感興趣的人,幾次碰壁過後,我才真正認識這樣的自己。我其實不懂眼前這位使我感興趣的人,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我所追逐與渴求的,只是那在彼端的未知,我所想像的美好。單純地順從渴望,一直是每個人所能體會到最舒適的姿態。

      我時常聽身邊的人談起他們所謂的“好朋友”,而所有的描述可以濃縮成兩句話──「了解/認同/懂我這樣的一個人」以及「滿足/給予我所需求」。無疑地,每段關係的出發點都是自己,只是別忘了對方也是一樣的。人與人便在摸索之間,找到彼此的交集,因而拉起了彼此的關係線。在伸出手之前,你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會摸到什麼東西。

      關於交友我曾經擁有許多挫敗,因而害怕受傷,膽怯得不再輕易跨出下一步。這對有些人而言可能很難想像,但我們都不能否認經歷是如何影響一個人日後的對事態度。但同樣無法否認的是,這些經歷給了我很多機會重新認識自己,許多過程縱然使人痛苦,並不代表它沒有任何價值,正是因為它們曾經是如此美好,否則不會對我們造成任何傷害。為了減輕痛苦而抹煞過去,也不見得是我們唯一的選擇,正面理解它,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殺一個人其實不難,只要你可以忘記砂糖的味道。』

      此文獻給Y小姐,祝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