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06
《真愛旅程》/Revolutionary Road
還沒去看電影,閱讀完原著小說後,深深覺得中文片名能夠翻成《真愛旅程》還真是十分地有創意,換個角度思考,這對夫婦的經歷可以(曾經)算是為求圓滿一段真愛的過程,只是真愛在追逐夢想與不凡面前,竟是那麼微不足道。然而所謂的夢想成真,與獲得幸福,到底是不是同一件事情?
有人認為夢想成真就是獲得幸福,那麼不如來思考夢想之於我們是什麼?假如幸福只存於在人們所追逐的夢想彼端,過程是追逐,那麼終點又是什麼?艾波與法蘭克極力的擺脫平庸的生活,擺脫在那平庸的環境之中平庸的我,不凡的巴黎成了平庸郊區夫婦的夢想之地,是擺脫平庸的可能途徑。然後呢?沒有人能夠確定是不是真的能夠獲得不凡,唯一確定的是,逃離所謂的平庸,將它遠遠拋在腦後。
人始終擁有的是有限視域以內的事物,包括信念,每個人都有可能試著去相信,並且接受某種建立在既定價值觀上的未知美好,沒有人會知道夢想實現是怎麼一回事,那正是夢想之所以誘人之處。一旦我們在通往夢想的道路之上徘徊,踟躕不前,是因為未知的風險與困境阻撓了我們,還是我們根本不確定自己是不是真的想要往前?
最初,法蘭克接受艾波的提議辭掉工作,到了巴黎之後,讓艾波賺錢養家,但是他並不確定自己有沒有所謂「真正想做的事情」。艾波面對女兒的童言童語,亦不確定到底巴黎算不算是適合他們居住的地方,永遠的永遠。於是當法蘭克得到加薪的機會,艾波又在此時懷孕,對未知的恐懼更緊迫地壓著彼此。無論如何,他們都得做出選擇,只是不論怎麼選,都無法逃避去面對接踵而至的「現實」。
現實是所謂的環境與機運,但人們往往忽略的是,自己也是現實裡頭的一部分。在電影《The Devil Wears Prada》之中,小安不斷重覆的一句話是:「我別無選擇。」當小安在自身環境之中不斷強調自己多麼地身不由已,我們不如換個角度思考,到底誰能夠決定她判斷所謂「環境」與「現實」之於自己,該有著如何「適當」的衡量?因為一旦她做出了選擇,就代表她已經做了取捨,在這個世界上,她並不是唯一一個享有這樣盡是風險與取捨的環境的人,不是嗎?
這裡可以談談故事中的「瘋子」,他彷彿是所有角色之中能夠完全忠於自己,並且敢於反抗周遭環境的人,諷刺的是他被設定為一個瘋子,或許他所做的取捨就是保有自己的真實,但是相對地他也把自己身處的世界隔絕在外。
回到法蘭克與艾波身上,平庸的美國郊區與不凡的巴黎,到底那一個比較適合自己?在平庸的美國郊區他們必須面對生計、婚姻與鄰居問題,以及自己、周遭很平庸無聊的事實,那麼到了不凡的巴黎就沒有這些問題了嗎?在他們的想像中,的確曾經是如此的,只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真正想逃離的是自己。因此他們相信「適合的地方」可以使自己不凡,卻不相信「不凡的自己」可以擺脫平庸。
在追逐不凡的夢想之上,他們曾經相信自己可以不凡,卻沒有決心拋棄平庸之下的安穩,也沒有放手一搏迎向未知的勇氣,一切都是大環境的錯,都是別人的錯,最後他們也只不過是證明了自己確實相當平庸。
後記:這不算是要推薦給誰,但我真的覺得在我今年所可能閱讀的小說之中,不會再有任何一本超越這本小說在我心中的高度。某些細膩的表現還真的是只有文字才能夠做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