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24

大腦也有SEO

      許多部落客一定都會注意到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的重要性,經過SEO的網頁可以在搜尋結果中獲得較前面的名次,自然也就能夠帶來大量的訪客與點閱量,進而增加廣告收益。利用正確的標題、關鍵字或是標籤(TAG),都是優化SEO的方法。其實我們的大腦也有一套類似SEO的系統,透過標籤和字詞來形成我們的意識。

2009/03/23

我所沒有的情結

      我看了范蘭欽的幾篇文章,確實看到一個自認十分優越的人,一面以台灣作為攻擊客體,一面不忘強調外省/中國一方相對優越性。但我橫看豎看,實在沒什麼特別的感覺,硬要擠出點想法來便是:「范蘭欽吶,你算那根蔥,優不優越,你說了算?」除此之外,我實在沒有更多屬於個人的感覺了。

2009/03/22

說點話,一點點也罷!

      手機突然顯示A的號碼,著實嚇了我一跳,雖然過去的記憶往往不太可靠,但是她除了赴約的小事,曾經主動打電話給我以外,好像不曾這樣主動打電話給我。當時的我正在車上瞇眼聽著廣播,因為怕鈴聲吵到其他乘客,便很快地按下接聽鍵。在客套的問候之後,她立即表明了打電話給我的動機,她說她需要我說幾句話來刺激勉勵一下她。

「四它」

      那惡夢在我腦子徘徊了一整天,後來隔了幾天,我在那一天之中最容易回想起前一晚夢境的時刻──早晨,對自己下了一個命令,不要再去想夢裡頭到底有什麼意義了,這樣下去我可能會受制於夢境。唉呀,想到就可怕!我跟我爸媽談到這夢的時候,我爸露出不安的神情,彷彿聽到什壞消息,他希望我別再胡思亂想了。我媽則是覺得我想像力太豐富了,一臉很新鮮的表情,她真的是可以讓我放鬆的那種人。

2009/03/20

帶來災難的貓

      很多解夢文章都說夢見貓象徵災難,可能是糾紛、破財或是會人際關係上的問題,但是我還是感到迷惑,因為在我搜尋這些訊息之前,我已經夢見一隻貓直接了當地告訴我,牠就要帶來災難,又該做何解釋?

2009/03/16

叔本華的眼淚/The Schopenhauer cure


      今天下午,我終於把《叔本華的眼淚》這本小說看完。為什麼說「終於」,因為這本小說已經被我鎖定超過兩年的時間了。但我這人就是個怪,翻書要憑感覺,沒感覺的時候就是沒感覺。叔本華對我而言並不是個陌生的名字,老實說,我曾經迷戀過他的哲學思想好長一段時間。在高中的時候,還寫了一首以Mr. Arthur為名的新詩。當年那憤世嫉俗的我,簡直是將他視為與椎名林檎、陳珊妮的歌同樣等級的療傷導師。

奔向出口

      對於剛拆封的漫畫,我有個壞習慣,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掃描式的閱讀每一頁,一直要到最後一頁出現在我眼前,那興奮的心情才稍稍緩和下來。接著在一兩個小時過後,再重新翻閱一次,細細咀嚼那每一頁、每一格的對話,對我而言這就是閱讀單行本的樂趣。而且我還喜歡在過了好一陣子以後,重覆將同一本漫畫看很多遍,就算已經熟悉到看著封面便知道當集內容會是什麼的程度。

2009/03/10

智謀者的正義


      前幾天去看了《守護者》,雖然這種片一向不是我的菜,不過踏進戲院看電影之於我,就是跟一般的戶外活動一樣,樂趣在於與人共享一段時光,而不在於活動之於我個人的意義。結果出場時我卻搞砸了,要對你在乎的人造成傷害太容易了,就跟被你所在乎的人傷害一樣容易。因為在乎,再細微的部分都變得很重要。無奈的是,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眼裡的重要,理解太難。

2009/03/08

在有限的選項之中選擇

關於選擇的艱難這個議題,讓我想起了之前我跟網友在信裡討論的話題──男女在傳統婚姻扮演的角色。小時候的我曾經對家暴婦女有過很片面的理解,當時的我質疑,為什麼這些女人不離婚呢?為什麼要忍氣吞聲的繼續生活在她不快樂的家庭呢?慶幸的是這種質疑停留在我心中的時間非常短暫,因為我漸漸發覺那些婦女的選擇並不等於「樂意接受」,而可能是深受現實環境、價值觀等等因素所做的「取捨」。

傳統價值觀認為,婚姻是人生之中一項重要的任務,是神聖的終點,雖然沒有人敢保證從此以後兩個人必定幸福美滿,但是人們被要求保障制度必須完整(直到今日在我國法律上都還有這樣的精神存在)。因此,離婚是不被容許的事情,即使在往後日子當中,彼此即使發現不適合,他也只能盡可能地說服自己接受這個事實。

如果女人要離開一個男人,等於離開一個經濟依靠,或者等同於叛離一個傳統價值觀,她要付出多少成本去支持這樣的一個選擇,又要承擔多少風險去保全自我?直到今日我們都還可以看到,某位知名藝人多年前風光出嫁,卻遭受家暴而不敢回娘家的新聞。那不是「為什麼不選擇」的問題,而是「如何在有限的選項之中選擇」的問題。

至於一個人的選項可能有多少?上一篇已經談過了。

沒多少年前,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少女被親人性侵的報導,在出庭指認的過程,法官問她:「當時為何不反抗?」在此之前,這位少女已經被社工人員問過同樣的問題。社工人員與法官詢問女生的動機,或許在於了解事實過程,但是這樣的詢問就少女的角度而言,似乎也透露出這樣的訊息──「妳可以反抗、妳應該反抗、妳怎麼可以不反抗呢?」,因為妳不反抗,所以妳會被性侵;因為妳不反抗,所以人家認為妳同意;因為妳不反抗,所以會發生這一切有什麼問題嗎?都是因為妳不反抗。

你接受這些的推論嗎?

我們之中是否有人曾經,聽聞性騷擾的態度是──「誰叫她要穿得這麼曝露。」?那麼,問一個被性侵的小孩,為什麼不反抗,又有什麼大不了的?那麼,質問一個受到家暴的女人,為什麼不離婚,又有什麼不對嗎?

幼年時期遭受性侵,對其造成傷害往往在於了解「性」的成長過程中慢慢浮現,當一個孩子對於「性交」、「撫慰」等行為,被社會以何種價值觀理解一無所知時,他不會明白那些行為本身的意義。一旦他漸漸理解了這個世界所談論的性愛,發覺他對自己身體可能掌握的自主性,何為侵害,何為兩相情悅,立即恍然大悟。因為一個沒有認識到自主性的人,他沒有被侵害自主性的可能。

暫時簡單討論到這裡,未來會慢慢寫這方面的法律議題。

2009/03/07

選擇的艱難

      《Revolutionary Road》其實是本讀來有些沉重的諷刺小說,雖然目前尚不清楚電影是怎麼處理的,但是原著小說的描述手法我個人相當喜歡。法蘭克與艾波的悲劇所突顯出來的問題,並非在於屈就現實環境的平庸本身,而是在那些夢想與現實之間,選擇的艱難。這篇文章之於上一篇是多餘的,但我希望盡可能地把自己的想法紀錄起來。

2009/03/06

《真愛旅程》/Revolutionary Road


      還沒去看電影,閱讀完原著小說後,深深覺得中文片名能夠翻成《真愛旅程》還真是十分地有創意,換個角度思考,這對夫婦的經歷可以(曾經)算是為求圓滿一段真愛的過程,只是真愛在追逐夢想與不凡面前,竟是那麼微不足道。然而所謂的夢想成真,與獲得幸福,到底是不是同一件事情?

2009/03/05

寧缺勿濫

      一直覺得「寧缺勿濫」是很弔詭的一句成語,有些東西沒用過,是不會知道好不好用,有些事情沒真正經歷過,就算只是聽說,也不見得完全了解是怎麼一回事。很久以前我談論自己的交友態度,喜歡把「寧缺勿濫」掛在嘴邊,但是過了這麼多年,才發現自己其實從來不曾在一開始就搞懂眼前的某段關係,到底是不可或缺還是濫而寧缺。

2009/03/03

有什麼好失望?

      前陣子我跟我弟聊天時,從Andy Warhol聊到村上春樹,兩者沒什麼關聯,不過就是我弟去看了Andy Warhol展回來告訴我他很失望,覺得沒什麼特別的,我告訴他這是因為他在去看之前就預設“大師應該很特別”的期待心理之故,拋開那些認識與成見去欣賞,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我想起九年前我去看法國橘園美術館來台的特覽,當時我跟本不認識什麼Renoir或是Matisse的,但我永遠忘不了當時Matisse的一幅女人裸體畫,讓我為了好好凝視而站了有兩分鐘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