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01
《重力小丑》/ 重力ピエロ
相較於電影,小說對於故事的敘述鋪陳完整許多,循序漸進的解謎過程,穿插其中的過往回憶,慢慢地揭露這對同母異父兄弟成長時各自懷抱的煩惱,在與社會集體價值觀背道而馳的親情關愛之下,逐漸拼湊出兄弟、父子間緊密聯繫的可貴親情。
泉水眼裡的弟弟──春,背負著生父是犯罪者的先天原罪,而憎恨著人有生以來的性慾本能,也因此陷入基因決定論的困惑。然而讀者比春更明白的是,決定春的生命誕生於這世間的,不是生父逞一時犯罪慾念所為的強暴行為,也不是那由精子與卵子結合而成後分裂再新生的DNA,而是將春撫養成人的養父。父親說到當他思考著是否將這意外產生的小生命留下來的時候,他問了神,得到的答案卻是:「你自己想!」倘若世間萬物的一切均是神的傑作,祂恐怕不會反對包括留在人體內的自由意志也是其中之一。
或許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命運,那麼換個角度想,如果養父的選擇也在命運的算計之中的話,基因的算計在這巨大的命運之中,又算得了什麼?
另一個可能的思考是,若影響每個行為決策的自由意志,本身也受到先天基因的影響甚至受其侷限,那麼這樣的自由意志究竟有何自由可言?但無論如何,這樣的自由選擇仍舊不同於完全複製基因的決定。
在傳統的線性因果關係思維底下,基因與犯罪行為的因果關係為:「基因→人→行為」也因此在過去犯罪生物學的研究往往直接從犯罪者的基因之中,找出相關的共同特徵與規則,藉以建立定義犯罪基因的標準,卻忽略了「犯罪行為」與「基因」本質上的差異,「犯罪行為」並不是先天的,而是作為當代社會價值觀評價的內涵。更別說在已知的技術與研究中,每一段基因究竟會生成什麼樣的蛋白質仍舊沒有明確的答案。
犯罪究竟是基因還是環境決定?這樣龐大的議題或許不是單單一本小說能夠討論的,但《重力小丑》一書中所呈現的父子、兄弟之間的情誼,讓人深深體會那長期共同生活的關懷與仿傚學習,是先天基因無法決定的事情。正如地心引力並不是不存在,人們可以選擇靜靜佇立原地,卻也可以忘懷地向空中一躍,享受那一瞬的輕盈自在。不可否認地,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像專業的表演者那樣放手甩開鞦韆盡情一躍,然而,有誰生來就是專業表演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