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04

決定麵包價格的人

      常常在某知名部落格看到一種留言──「很擔心你的文章對現在的年輕女孩的影響」,「你身為公眾人物,應該要多注意你言行對年輕人的影響力」使我產生了一些思考,因而寫了你期待著什麼呢?「正確」的價值觀?這兩篇文章。人們常掛在嘴上講的「社會責任」與「倫理道德」,所指涉對象雖不相同,但內涵卻是相當程度的抽象,以我個人解讀而言,社會責任就是倫理道德,而且是多數人決心捍衛的倫理道德。有趣的地方在於,倫理道德雖作為行為評價標準,卻不等同於真正人們真正實踐的行為。


      我在前幾篇文章試著區分一個公眾人物的行為與創作、思想本身,分別會有什麼樣的「社會責任」,又會對社會上的閱聽者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當我藉著回想自己成長過程中的經歷提出思考,不斷追溯那些訊息接收與價值觀轉變的關聯,縱使人事物場景的細節已經模糊,但是那轉變的衝突與矛盾,留下的感觸卻是深刻的。這才發覺我們不單單只是接收外界的各種價值觀而已,不同階段所面對的各種經驗,也不斷修正自己原先的既定價值觀。

      話說回來,創作者的文字與思想,非關行為本身,到底有什麼社會責任?當我前幾篇文章從「影響」的角度切入時,卻發覺了一個有趣的矛盾,許多人認為暢銷作家對自己的作品必須負起社會責任,是由於是他一個對眾多讀者具有影響力的人,但一個已經產生影響力的人,卻也就代表他的作品已獲得了相當程度的認同,那麼這些「已獲認同」的思想與文字究竟還有什麼問題呢?


      但是這裡仍然有一個問題值得思考,上述所稱的影響力,落實在每一位讀者身上又將如何體現?(關於此部分我在你期待著什麼呢?討論過)只是當我們認同每位讀者各自擁有的理解、思考判斷能力甚至是既定的認知不盡相同,是否意味著在衡量「影響力」時無法忽視每一位個體的差異性呢?

      其實這些留言所指出「社會責任」、「影響力」的內容所涉及的,就是價值觀評價的問題。一種思想,即使是放諸四海皆準的普遍適用,也都不見得會是毫無例外的絕對真理。所以,接下來的思考便是──什麼才是「正確」的價值觀呢?何種價值觀是落實在各個有著差異性的個體上,均是合理正確的呢?

      人們都太急著獲得正確答案了,而往往對於自己與別人所擁有的差異性視而不見。而這也是一直以來我非常關注標籤化議題的原因。

      再從另一個角度切入思考,創作者的文字與思想一旦進入了商業市場,它就無法脫離商品的特性,它是被大量販賣的,是需要考量閱讀群眾的商品,創作者不必刻意,銷售數字即會反應一個商品在市場上的接受度。大眾文學既不是水、電類等等生存必需品,文字與思想的價值觀亦非洪水猛獸,猶如飲料中傷害人體的不明化學異物。商品價值是需求與供給的關係,是消費者得以自主決定的問題。

      一個我們不認同的商品,若要強迫它應該作出修正與改變,這不是很類似消基會說菠蘿麵包成本僅3元應降價的行為嗎?同樣不是生活必需品,亦非寡占或獨占市場的麵包,除了反應賣家的各項成本之外,我們是否忘了誰才是真正決定價格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