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29

《雙陳記》/陳珊妮&陳怡文

陳珊妮與陳怡文的新單曲──《雙陳記》,歌曲名稱除了源自於兩位歌手的姓氏,在概念上亦取自於世界名著《雙城記》,在景氣一片虛弱的環境之中,整體意識似乎都少了那麼點熱情,也少了點衝勁,《雙城記》是訴說一個時代的悲劇與浪漫,《雙陳記》則是試圖對著一個時代熱情吶喊。

當世界充滿著不滿怨懟情緒,人們除了只能忿忿不平地吐出一句髒話──然後呢?除了怨天尤人,又還能做點什麼事情?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這可以是最壞的時代,也可以是最好的時代。

曾經是超偶參賽者陳怡文的聲音「嚇到」很多人的耳朵,那聲音裡頭的情緒、斷句,都太不「正常」了!我對她的聲音並不太熟悉,因此特地上網找了幾首她曾在節目演出的歌曲,然後,我的耳朵也被嚇到了。雖然她的音準、節拍都在正確的位置上,但是那音色與情緒,卻超越了耳朵經驗過的可能範圍。她的聲音就好像理直氣壯地挑戰著我的耳朵,挑戰著那既定的聆聽美感。

媚俗的感動即是在盲從既定的思潮之中,抗拒思考、放棄質疑,無條件地認同,並且在取悅他者及自我的作態之中欣喜。假使這個世界上充滿了媚俗,那麼人們對生命缺乏的不是感動,反而是因為擁有太多感動而缺乏熱情。媚俗所批判的並非主流思潮,而是一味盲從的作態。

流行所謂的歷久不衰,另一個思考角度是,流行是否只是不斷重覆地再重覆?那麼,所謂的美感呢?難道只有我們已經習慣的那一種?重覆可能是好的,不重覆也可能是好的,欣賞是一種態度的自主取捨,存在於試著容許各種可能,而不存在於盲目跟隨一種選項。

這是整個世紀最淒涼的青春,最愛無關痛癢的憂傷情歌。──《不作夢》/1997

《雙陳記》使我想到了《不作夢》。真實的生活比想像中還要艱難殘酷,真實的眼淚比情歌唱來還要悲傷苦澀。有太多太多的感受只是無病呻吟,有太多太多欲望都只是盲目追尋。如果《不作夢》是藏身於黑暗之中藉由嘲諷來尋求自我安慰,《雙陳記》則是迎向陽光以熱情挑戰自怨自憐。

我們唱別人的情歌,只因為自己的都太沈重。
我們說別人的故事,只因為自己的都太難懂。
我們只要跟別人一樣,就能得到輕微的解脫。
如果還有一點點熱情,我們該不該盲從?

《雙城記》中的Carton走上斷頭台之前回憶道:「我現在所做的,遠比我所做過的一切都來得更美好,而我將獲得的安息,也遠比我所知道的一切來得更甜蜜。」

要就要活得轟動
要就要唱個轟動

熱情無關成敗,那不過是生命中無可取代的一股美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