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為話多,小時候的我非常熱愛寫信,加上又有省紙的怪癖,每張信紙都會被我寫得滿滿的。當然寫卡片也是我最熱衷的活動之一,就跟身邊的同儕一樣,在那些求學過程中,聖誕節一直都是重要的活動。大概從國小六年級開始,我就開始會在聖誕節來臨前一個月列好「卡片贈送名單」,這也是我另一個熱衷的活動──計劃,所以只要有人想約我出去,沒一個星期前預約通常會被我拒絕。並不是因為我行程很滿,而是我不喜歡沒有事前計畫的感覺。
所以聖誕節卡片也會被我寫得滿滿的,但是後來覺得把卡片內部寫滿其實不太“美觀”,所以最後妥協只寫滿一半,另一半就隨意畫上跟聖誕節有關的Q版圖案。那麼要如何把聖誕節快樂這五個字化為近百字呢?通常我會試著回想自己與收件對象相關的事情,像是平常的互動,或是特殊的事件。當你決定寫一張卡片給對方,代表你跟對方的關係還不錯,所以擠出這些東西一點都不難。
至少當年在只有十來歲的我眼裡,慶祝“節日”是件非常抽象的事情,更不要說是慶祝一個與自己無關的節日了!所以假使我收到一張裡頭扣除彼此的名字只有五個字,連標點符號六個字的卡片,就會非常火大,我心裡想何必浪費這十幾塊錢就只為了塞這幾個字呢?錢倒不是重點,只是當時的小孩子就已經有所謂的虛榮心,以收到的卡片多寡為榮,內容是什麼根本沒人在乎。最後就會變成「義理卡片」的局面出現,每個人年紀小小就已經儼然像是個業務員,逢年過節都要來封簡訊跟卡片,好讓客戶記得他的存在。
義理卡片難道不算是一種誠意?當然是!送卡片的功能仍然是傳遞心意,但是這心意的內容究竟如何,卻也在字裡行間裡不言而喻。不過當寫卡片的一方不在乎,收件的一方不在乎,也就沒什麼大礙。這是約定俗成的形式,是大家都這麼幹的事兒,我花十來元買張卡片寫上自己的名字,交換你一張花十來元寫著自己名字的卡片,也許多年後,我還記得你,你還記得我,幸好當年這張卡片有寫上彼此的名字!回過頭來想想,這某種程度來講不就很類似業務員的行為?可見大家從小就很早熟!
只是,不喜歡義理卡片是我個人的想法、處事態度,並不足以否定義理卡片的存在意義,更遑論去左右他人。事實上我們身處的世界中,很多事情都會在能力、時間及資源有限性的前提之下,基於不同的考量之下而發展成不同面貌,無論是想法也好人際關係的互動也罷!如果沒有意識到這些前提,再多的情緒與訴求都只是多餘,最重要的是明白自己當下掌握的有限性,隨時修正面對事情的態度。無法期待的事情,那就不必期待!
人生是「選擇題」,不是「是非題」,至於正確答案──沒有!
話題扯遠了,我想說的是,當我關掉留言功能,留下電子信箱之後,真正寫信給我的人,其實並不多,可見有「意見」的人很多,但是想「讓你聽見」的人卻是相對少。當然這人數的多寡絕對與此blog流量成正比,我可能不像某些Blogger擁有廣大的瀏覽群眾,甚至有認真到寫一封信只為了罵他的人,不過為了避免特殊情況再次發生,為了避免偶爾來一次的放「屁」(詳見上一篇文章的解釋)快閃族,因為我這個主人,可是連「窗」都懶得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