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anobii書櫃的福,才知自己在2010年裡讀了52本課外書,大部分的時間是在讀課內書,但課內書實在沒什麼好說的。這一年的閱讀量比起以往大幅增加,大半是重讀以及電影原著,其他則是歷史與社會議題。
重新閱讀不外乎有兩種理由,一是遺忘,二是愛不釋手。遺忘的首推韋勒貝克的《一座島嶼的可能性》,也因此順便翻了《情色度假村》。隨後讀完米蘭昆德拉的《緩慢》接著便重讀《不朽》,韋勒貝克與米蘭昆德拉同樣關注存在議題,筆觸也都偏向黑色幽默,韋勒貝克直搗情慾肉體,昆德拉狠狠剝開臭皮囊。若要推荐給初次接觸的讀者,《緩慢》與《情色度假村》就是最佳入門選書。又在某日想起了旅行,便重讀鍾文音的《三城三戀》,但她寫旅行經常也是寫愛情,另一本《慈悲情人》正是旅人在移動中繫起的傾城之戀。
對味的作者,他的作品也一再對味。但也許人們的口味並不若想像中那樣多元,愛不釋手的總是有一再重覆的主題、概念,米蘭昆德拉將之比喻為「變奏」。人的特性也不如想像中的那樣獨一無二,在所有重覆與交集之中分歧而衝突的,才足以作為獨特。
●
在電影原著部分,年初把堆放在角落多時的《猜火車》讀完,在此不得不提四月讀的《阿拉斯加之死》,前者若是作繭的傻子,後者恐怕是逐夢的瘋子,兩個故事看似不相干,卻同樣引人思考關於嚮往改變並且實踐的可能性。四月看了《重力小丑》,無論是電影或是原著都稍嫌平實,相形之下同一作者的《Golden Slumbers》,透過公權力及媒體公器的荒謬行徑成功地凸顯議題。湊佳苗《告白》是本驚喜處女作,電影改編亦超乎預期亮眼,但在今年出版的第二本《贖罪》採同樣書寫方式便顯得遜色。2008年出版的《惡人》,同樣作為以犯罪議題為背景刻劃人性的小說,個人以為比《告白》精彩許多,也更加貼近現實生活。至於《別讓我走》改編電影終於在年底釋出,因期盼過高而失望,但原著仍值得一看再看。
九月看的《險路》則是《險路勿近》的原著,若已看過電影那麼原著真的沒什麼好說的了。十月讀作為《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人物前傳的《四疊半宿舍,青春迷走》,動畫似乎更受到歡迎,可森見登美彥吸引我的地方就是文字充滿動畫形象的趣味呀!而充滿冷調氛圍的電影原著是亞力山卓巴瑞克的《絹》,輕淺勾勒的曖昧,讓異國愛戀拉出一條遠不見彼端的情緒。最後是年底讀的卡波提著名報導文學《冷血》,小說精彩度遠遠勝過電影《冷血告白》。
●
犯罪議題類,重讀了《梅岡城故事》,不成熟的孩童眼光迂迴地審視成熟的大人世界,再次閱讀又有不同感觸。同樣帶有種族階段文化色彩的《微物之神》,異文化的性別、階段衝突一向是我熱愛的議題。年初讀《哭泣的樹》,亦以廢死議題為其故事背景,從被害者立場談寬恕,可惜老套的劇情設定並無特別驚喜。最後令人失望的作品是《無期徒刑》,鋪陳充滿懸疑,噱頭十足,結構卻鬆散雜亂。
●
中文創作部分,充滿鄉土味且鄉愁的世代描寫─《花甲男孩》,其聲音描寫立體生動令人印象深刻。另一個也寫關於世代交替的《蘭花辭》,從傳統出版至blog集結成冊的本土作家,心境穿越古今,看似輕鬆卻也深刻的生活點滴。關於自我書寫還有那香港作家梁文道所出版的《我執》,俯拾生活片斷的散文集冊適合一天一篇。最後是成英姝的《人間異色之感官胡亂推理事件簿》,惡搞推理的哲學小品。
●
史地類部分,九月看了朋友推荐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龍應台的抒情文筆極佳。隨後買了特價的《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是本輕鬆愉快的西洋史,讀完讓人懷念高中時期的青春歲月。另外兩本圖文並貌介紹近代世界局面的《世界,為什麼是現在這樣子?》、《世界,未來會是什麼樣子?》,兼具廣度與深度,缺點是內容過度濃縮,篇幅有限致內容理解上有些困難,但每段國際大事件的整理,仍有助於樂於思考的讀者歸納分析。
●
社會議題部分,因廢死議題延燒而使《殺戮的艱難》一文作者在2010年將文章集結成冊,本書內容雖淺但仍有助於廢死運動的對話宣傳。另外在《賣淫的倫理學探究》一書介紹近代女性主義反娼派與自由主義擁娼派的辯論,透過此書足見現今社會自1970年起仍未有太多改變。最後是由埃西亞商會部落格主推荐的《民國100年大泡沫》,內容深入簡出,對貨幣銀行學有些最基礎概念教學,並透過相關數據引用介紹各國泡沫化的歷史,相當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