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27
時尚女王香奈兒/Coco Before Chanel
可可‧香奈兒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我眼前是在十年前我買回來的一本生日書。縱然我對於香奈兒的品牌沒什麼認識,卻在心中對可可‧香奈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時尚女王香奈兒這部電影談的是香奈兒的故事,雖稱不上一生,但也算簡要呈現了成就她這一生中的重要關鍵─她的成長經歷與背景,以及兩個重要的男人巴桑與亞瑟卡柏。不過令人感到可惜的是,片中除了可可‧香奈兒尖銳言詞與強勢的應對態度以外,在性格方面描繪得並不算細膩。無論如何,因為她的成功,世人不會遺忘她的故事,而在我看來,她的成就不只是事業,也是自我,她的成功更不只是時尚,也是對於當時社會主流審美觀的一種反叛。
那是十九世紀末的法國,在上流社會圈子裡頭,社交生活就是貴族們的「工作」,而這當中重要的活動便是舞會,上流階層的貴族們透過舞會來聯繫彼此的關係,也因此舞會成了上流社會的生活主軸,為了出席舞會而必須準備的衣服配件,則是當時時尚產業的推手。在上流階層的女孩們,平日什麼也不必做,每天負責將自己打扮的光鮮亮麗出席晚上的舞會,而找個適當的男人結婚,則成了她們最重要的人生目的。
在當時的法國,奢華的巴黎與上流社會的舞會可能是所有女人的夢想,一如鄉下出身的女孩對於都市的嚮往,只是最初可可‧香奈兒對於巴黎懷抱著什麼樣的夢想,我沒辦法透過這樣的一部電影獲得明確的答案。不過並非出身於上流階級,從小被父親遺棄的可可‧香奈兒,因為機緣成為了土財主巴桑的情婦,親身體會了這些上流社交圈子的奢華與浮濫,她沒有縱情地沉醉其中,反而成了一個置身事外的旁觀者,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之下,她的特立獨行真不知是一種叛逆,還是一股來自於迫切定義自我的動力?
我試著猜測,或許失去父愛而流落孤兒院的遭遇,深深地影響了她對於環境缺乏認同的態度,她不是孤兒,所以她曾相信總有一天父親會來帶她回去,然而最後她了解到,她所能掌握的一切只有自己,無論是愛或者是其他東西,她不能夠再傻傻地等著別人施予,必須自己主動爭取。
無論是為了與平民區隔的早午餐(petit- déjeuner),或是以蠶絲緞打造的蕾絲花邊與天鵝絨、緞面衣著,並搭配大量水鑽及珍珠、羽毛的裝飾作為身份表徵,十九世紀的人們極力營造奢華夢幻的打扮風格,其中最不能忽略的則是馬甲,以當時纖細的腰圍即為美女的標準,女人們無論在外面套上何種款式禮服,都必須穿上馬甲將自己的胸、腹、腰部束緊。那年代女人們不考慮以運動、控制飲食方式塑身,卻硬是以馬甲將自己塑造成完美的沙漏型曲線,原因為何?有此一說,在物資普遍缺乏的時代肥胖是奢華、高貴的象徵。再從女人當時的社會地位而言,此等審美觀的追求,極重要的功能性是作為成就婚姻的條件之一,穿上馬甲的女人不可能從事勞動,更遑論上流社會的女人。
可可‧香奈兒硬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挑戰了當時作為一個充滿女人味的女人應當符合的主流裝扮,從男性化無領前開襟套裝、以男性馬褲改造的女性褲裝、工作服,強調的是讓身體自由舒適的活動,並且將女人從馬甲的束縛之中解放出來。而這些中性款式,依然是現代社會普遍的流行,要說是經典歷久不衰,也可以說可可‧香奈兒走在時代前端。
不過現代的女人,依舊追求豐乳、提臀與纖細身形的主流標準,僅僅是透過醫學、科技的進步,漸漸朝向降低對於身體健康的傷害來發展。關於女人身體解放的議題,不可避免的仍是重新檢視社會建構的─何謂「美」?─的主流價值觀。在實踐身體自主性以及追求理想的身體之間,究竟有無衝突?實在是個難解的問題。回過頭來看,可可‧香奈兒除了開創個人時尚事業,更重新定義了作為一個女人所被期待觀看的眼光,這絕對是一個劃時代的傳說,但是又有多少女人能夠像她如此堅強又幸運呢?